中国老妇淫片aaaa_精品国产探花_天天射夜夜爽_国产a亚洲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Shenzhen Sumcont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0755-23911390
?

News

MENU

Current position :Home > News > Industry News >
Industry News

張書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展望

Click: times  From:Unknown Time:2017-08-23

    在能源、環境、科技、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未來汽車產業將在產品、技術、產業鏈、市場及競爭格局等方面發生結構性變革。根據汽車產業長時間的研討、論證和已出臺的各種規劃,基本可以確定未來10~20年我國和國際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首先,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引領國際汽車產業發展方向。降低CO2排放、減少污染、降低對石油資源的依賴、提高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堵,是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發展汽車工業首要的、也是永恒的主題。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并賦予其突出地位的國家;不論在政策支持、配套措施、產品創新方面,還是在示范運行、推廣應用等方面,都是世界上力度最大的國家。目前,中國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產量最高、保有量最多的國家;未來,我國也將是世界上排放標準最嚴格的國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引領國際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

  第二,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而且,純電驅動汽車逐步具有與傳統燃油汽車相同的市場競爭力,直至超越。國際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銷售汽車總量的10%將配有純電動驅動系統。我國純電動驅動汽車在動力電池(包括燃料電池)系統技術不斷發展、成本不斷降低、相關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將保持較長時間的持續增長態勢。當前我國純電驅動汽車的市場份額不足2%,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5%接近10%,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2025年將達到20%,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30年以后,將最終形成超越傳統燃油汽車的競爭優勢。

  第三,輕量化技術將被廣泛采用。整車輕量化技術已成為純電動汽車提高續駛里程、增強效能、優化成本的必要措施。目前,已經和即將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的企業,大部分的投產車型和樣車車身與底盤結構件、零部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藝,開始積累鋁合金及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的經驗,并帶動了傳統汽車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已成為未來整車技術的發展趨勢。預計2020—2025年,各種新材料的制造、成型工藝,不同材質的連接技術及相關標準均會成熟,成本也將大幅降低,高強度鋼、輕質合金材料和復合材料將在整車結構上得到廣泛應用,傳統的車身及零部件制造工藝將被充實或改造。

  第四,智能化、網聯化將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產業鏈也將進一步完善。為了提高汽車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緩解交通擁堵,也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更多車載功能的需求,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發展勢在必行,而純電動乘用車又是發展智能網聯化技術最適當的載體。目前,一部分已經和即將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的企業,已計劃將自動巡航、雷達觀測、緊急制動等輔助駕駛系統應用在新開發的投產車型上;同時,國內外的一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均已開始研發、試驗半自動和全自動駕駛技術。隨著下一步國家相關政策、標準的配套完善,國際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國的智能汽車技術將會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屆時,具有智能網聯軟、硬件開發能力的企業將會與汽車生產企業進一步融合。預計到2025年,半自動、全自動駕駛技術將會成熟并在新能源汽車上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將進一步完善;行業也將會涌現出一批包括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自動執行機構等在內的高技術、低成本的新型零部件供應商。

  第五,國際市場將步中國市場后塵崛起,消費模式將多元化。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預計到2025年,我國一線城市對汽車產品的需求將從剛性轉變為以更新為主的需求;而二、三線及新興城市對汽車的需求則繼續保持剛性需求為主,并持續增長。此時,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逐步達到或接近2萬美元水平,國際汽車市場將大幅增長。小型、高技術、低運行成本的汽車產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品將是當時國內外市場的最大需求,同時也是我國企業的優勢。預計在此階段我國在國際市場銷售的汽車產品可達千萬輛以上。>

  另外,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逐步成熟,出現了一批不求產權、只求使用權的消費群體,共享單車、純電動汽車租賃模式的誕生乃至蓬勃發展,就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預計到2025年,將有眾多出行者選用更方便實用的出行模式,屆時,共享汽車的新商業模式也將會大面積普及。

  第六,中國企業將步入國際化發展格局。從近年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化,“一帶一路”共贏發展模式的推行,以及汽車產業政策的改革方向,都促進了我國汽車企業加快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僅僅從已經和即將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看:有的申報者和研發團隊骨干力量具有在國外汽車及相關企業從事過技術工作的資歷;有的具有在跨國集團公司從事商務和管理工作的經驗;有的企業在國外已經具有了汽車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有的與國際汽車業生產企業、經銷商已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礎,等等。他們都是抱著創新、創業的理念,向國家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生產資質的。這部分新建企業從發展理念到品牌設計、產業布局到機構配置、產品研發到市場規劃,都顯示出濃厚的國際化色彩。預計到2025年,我國骨干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人才、市場、品牌、研發、生產、配套體系都將會是國際化的;其研發機構將與國際行業充分融合,“24小時全天候研發生產”不再是一句空話。這種情況之所以出現在今天,完全是國家戰略和政策引導的結果。

  第七,純電動乘用車企業會在競爭中重組。目前,我國可生產純電動乘用車的新老企業已達百家。今后,企業對該領域的精力集中度、投資強度、技術創新能力及運營效率的不同,將拉大它們之間的差距。再加上汽車碳排放積分制度的推行壓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老企業、中外企業之間的合作、重組力度將逐步加大,優勢企業會更加突出。

  近兩年,國家核準了一批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由于這些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乘用車,致使他們與傳統乘用車生產企業間自然形成了一種不對稱的經營狀態。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尚未成熟的時期,這批新企業除面臨著產能長時間達不到經濟規模的發展壓力,還面臨著在純電動乘用車競爭中對虧損的承受能力遠低于傳統乘用車生產企業的經營壓力。這樣的壓力和競爭環境決定了近期(投產5年內)對這些新建企業確是一種“實力”和“耐力”的考驗。所謂“實力”是指資金和技術,“耐力”是指在國家對純電動車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承受虧損的能力;未來(投產5年后),對這些新建企業更是“水平”和“智慧”的考驗,所謂“水平”主要指技術和創新,“智慧”主要指經營和發展。可以說,這批新建企業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就必須有長期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的準備與能力。據了解,這些企業申請新建的目的多種多樣,基礎和水平參差不齊。其中,一些企業初期建設的基礎條件、投資強度、產品水平還難以應對長遠的競爭壓力,其發展前景并不樂觀。預計未來,新建企業中會有一些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它們在未來政策允許的條件下,會以多種形式選擇退出或重組。只有少數高水平、有智慧的企業,可以在競爭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有望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的中堅力量。

  總之,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充分體現高效電驅動、輕量化、高智能化的技術應用,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國將具有一批高技術、低成本的零部件供應商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國際主流市場和新型消費的引領者,初步實現汽車制造強國的目標。

<轉載>